“没错,老年人也是京剧的潜在受众。”另一位成员附和道,“很多老年人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可能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与京剧的接触逐渐减少。我们要想办法让京剧重新走进他们的生活。”
还有成员提出:“偏远地区的居民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京剧。我们要打破这种地域限制,让京剧文化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区。”
针对残障群体,基金会决定开展“京剧无障碍体验计划”。他们与专业的无障碍设计团队、京剧艺术家合作,针对不同类型的残障人士设计了多样化的体验方式。
对于视障人士,制作了触感版的京剧脸谱和道具。这些特制的脸谱和道具表面有着精心设计的纹理,视障人士可以通过触摸,感受脸谱上不同线条和图案所代表的含义,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同时,录制了详细生动的音频导览,从京剧的历史背景、剧情介绍到演员的唱念做打,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在一些特别的演出中,还安排了手语翻译人员,将京剧的唱词和表演动作通过手语传递给听障观众。
为了让肢体残障人士也能参与到京剧表演中,基金会与舞蹈编排团队合作,开发了一套简化且适合肢体残障人士的京剧动作教程。这些动作在保留京剧韵味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残障人士的身体状况,通过辅助设备和志愿者的帮助,让他们也能体验到京剧表演的乐趣。
在一个为残障人士举办的京剧体验活动中,一位视障女孩在触摸了触感版脸谱并聆听了音频导览后,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也能以这样的方式感受到京剧的魅力。每一个纹理、每一句讲解,都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精彩的京剧世界。”
针对老年人,基金会发起了“京剧伴夕阳计划”。他们与各地的社区、养老院合作,在社区活动中心和养老院设立京剧文化角。定期邀请京剧演员和票友为老人们举办京剧讲座、表演活动。讲座内容从京剧的基础知识到经典剧目的赏析,深入浅出,让老人们重新唤起对京剧的兴趣。
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对现代科技的接受程度可能较低,基金会制作了一批传统的京剧音像资料,如cd、dVd等,免费发放给社区和养老院。这些音像资料不仅有经典的京剧剧目,还有一些专门为老年人录制的京剧教学视频,方便他们在家中随时观看学习。
在一个社区的京剧文化角,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感慨地说:“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京剧,后来忙忙碌碌,都快忘了这份热爱。现在有了这个文化角,又能经常听到熟悉的唱腔,感觉生活都更有滋味了。”
为了让京剧文化覆盖到偏远地区,基金会启动了“京剧下乡,文化扶贫”项目。他们组织了多支京剧演出小分队,深入偏远山区、农村地区进行巡回演出。这些演出小分队不仅带来精彩的京剧表演,还在当地开展京剧文化普及活动,教孩子们唱京剧、画脸谱。
在演出前,团队成员会提前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群众需求,对演出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将京剧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京剧节目,让当地群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同时,基金会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京剧课堂。通过直播平台,邀请京剧名师为偏远地区的学生和京剧爱好者授课。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稳定的问题,他们还制作了离线课程包,通过当地的学校、文化站等渠道发放给有需要的人。
在一次偏远山区的演出中,当地的孩子们围在演员身边,好奇地看着五颜六色的脸谱,纷纷跟着演员学习简单的京剧动作。一位当地的老师感动地说:“这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精彩的艺术,京剧的到来,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
然而,在推进这些计划的过程中,基金会和寻亲团队又遇到了新的困难。“京剧无障碍体验计划”面临着资金投入大、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制的无障碍道具和音频导览的制作成本高昂,而且需要专业的残障领域专家和京剧艺术家紧密配合,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
“京剧伴夕阳计划”在推广过程中,发现部分社区和养老院对活动的组织和支持力度不足。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举办京剧活动会增加工作负担,而部分养老院则担心活动会影响老人们的日常休息和管理秩序。
“京剧下乡,文化扶贫”项目则受到了交通不便、演出场地简陋等问题的困扰。偏远地区的交通状况复杂,演出设备的运输和安装面临诸多困难。而且当地的演出场地往往缺乏基本的舞台设施,需要临时搭建和改造,增加了演出的难度和成本。
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基金会和寻亲团队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资金方面,我们可以向社会发起专项募捐。”基金会的一位理事提议,“宣传我们为残障群体所做的努力和意义,相信会得到很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同时,积极申请政府的残障文化扶持基金。”
“关于专业人才短缺,我们可以与高校和相关专业机构合作。”负责项目执行的成员说道,“开设短期的培训课程,培养一批既懂京剧又了解残障群体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社区和养老院的问题,一位经验丰富的成员建议:“加强与社区和养老院的沟通协调,让他们认识到京剧活动对老人身心健康和文化生活的积极影响。同时,我们可以提供详细的活动策划和组织方案,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
对于偏远地区的交通和场地问题,大家讨论后决定:“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争取交通和场地方面的支持。同时,研发轻便、易搭建的演出设备,降低运输和安装难度。”
会后,基金会迅速行动。通过网络平台发起了“让京剧拥抱每一个人”的专项募捐活动,详细介绍了“京剧无障碍体验计划”的内容和意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许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同时,成功申请到了政府的残障文化扶持基金,为计划的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与多所高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开设了“京剧与无障碍服务”培训课程。课程吸引了众多对京剧和残障服务感兴趣的学生和专业人士报名参加。经过系统培训,这些学员成为了“京剧无障碍体验计划”的重要力量。
基金会工作人员主动与各地社区和养老院进行深入沟通,举办座谈会,向他们展示京剧活动对老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案例。同时,提供了详细的活动策划和组织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安排、内容设置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许多社区和养老院的态度逐渐转变,开始积极支持“京剧伴夕阳计划”。
在偏远地区,基金会与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紧密合作。当地政府协助解决了交通和场地相关的问题,为演出小分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同时,研发团队成功设计出一批轻便、易搭建的演出设备,大大降低了在偏远地区演出的难度。
随着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京剧无障碍体验计划”“京剧伴夕阳计划”和“京剧下乡,文化扶贫”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京剧文化在残障群体、老年人以及偏远地区居民中的传播取得了显着成效,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啃书网